〈溫故知新〉修圖(Retouch)
修圖(Retouch),指的是圖片的修潤,也有人稱為美化、修片、「PS」(註)等,網路上有些修圖影片,以縮時攝影,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看到人物形貌的改變,覺得驚歎不已。這些影片也造成一些誤解,誤以爲這樣的技術很普遍,其實人像修圖也是一門專業,而且相對耗時和昂貴。一般而言,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照片,多數在前置作業時,就會將拍攝做到盡善盡美,後置的修圖多是畫龍點睛。
但還是有些照片,原圖(如手機照片或紀實類照片)受限於設備與環境,畫面不理想,如果用於印刷,後製就必須用Lightroom、Photoshop等影像處理軟體,來提升圖片質感。修圖的基本原則還是自然,如果讓觀眾意識到這張圖修得很厲害,反而是失敗的。
翻攝與掃描的照片,更需要後製的細心處理,如果是老照片進行數位化保存,掃描方式會比翻攝的效果好。翻攝或掃描修圖,原圖以雙倍以上解析度為佳,例如要得到6x4 大小300dpi的照片,原圖大小至少要有6x4 大小600dpi。
專業攝影師處理過的圖,一般而言不需要多做處理,除非是特別情況,曾遇到一位攝影師所拍攝的女性受訪者拒絕梳髮化妝,但是這位受訪者的半身照又要在A4版面上做滿版呈現,攝影師就會特別叮嚀照片一定要小心處理,所以照片不但要美化,還要顯得自然不露痕跡,這就大大考驗美術編輯的功力。
一張非專業攝影的人像照片,通常要先做檢查(★★★檔案太小或畫質太差的只能退稿)。通過檢查的照片,再視人像修圖6原則「光、膚、髮、眉、眼、口」,來決定是否需要修飾與修飾程度。
【人像修圖6原則】
原則1 — 光
□檢查白平衡,微調整體曝光度,人物臉部調亮,背景調昏暗。
□逆光照,必修,人物臉部調亮。
□多人以上照片,站在兩旁及後方者的臉部,微微打亮。
□曾遇到比較「頂真」的美術編輯(處女座無誤),遇到道林紙印件,還會一一將每張照片檔案調亮3–5%,以免印刷時照片過於暗沈。
原則2 — 膚
□刷淡暫時性的傷口、痘痘;臉部特徵如痣、胎記等是不可去掉的。
□兩人以上的照片,若膚色差異較大者(太白、太黑)的臉部,會做微調。
原則 3 — 髮
□修除零星的亂髮。
原則 4 — 眉
□眉毛原本稀疏或較淡的人,照片上的眉毛會更不明顯,會稍稍刷深。
原則 5 — 眼
□逆光照片,必修,人物眼珠刷深,眼白和瞳孔反光刷亮。
原則 6 — 口
□唇色。人物氣色不佳時,可針對唇部做柔光效果,改善氣色。
□牙齒。黃牙,可做柔光效果,微微刷白。
一張照片的修圖如果沒有前後對照圖的話,很難判定修圖人員花了多少工夫處理。修圖十分耗時,且原圖品質攸關後製修飾成效,時間不充裕的專案,泰半會先以第一原則(光)先修飾圖片;如果可以,還是建議前端供稿人員先對圖檔品質做好把關,以節省時間與人力。
【註】
Adobe官方規範不可把「PS」或「Photoshop」一詞當作動詞使用,不過此風氣看來很難遏止。
https://technews.tw/2015/09/09/adobe-trademarks-proper-use-of-the-photoshop-trademark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