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如煙似鏡〉三問廣編稿
檔案大小(file size)是屬於檔案管理的範疇,而檔案管理算是一門我尚在學習、思考、理解的學問,不管是文字編輯、美術編輯、行銷企劃、平面設計,所遇到的檔案大小、格式、數量都還蠻繁雜的,迄今仍在尋找更好的檔案管理方法。
檔案大小得搭配檔案格式一起判斷,第一線的邀稿人若無法判定來稿是否符合需求,影響印件品質。在影像檔(圖檔)的應用上,由於現在的影像軟體壓縮功能相對以往發達,從影像檔壓縮後的檔案大小(KB、MB等)不易判斷,建議從影像檔像素大小判別會更準確,不過這也要求邀稿人需具備影像檔尺寸與解析度的基礎常識。
***
在廣告公司時,有一回在後端也遇到了檔案大小的問題,受託支援平面設計處理一則小尺寸、在報章媒體刊出的廣編稿,稿中有近10張圖片,提交格式是跟我超不熟的AI檔。提交稿件之後,我接到了三通電話。
第一通電話是AE打來的,「檔案有點小,你要不要檢查一下檔案有沒有問題。」我檢查之後,回電沒有問題。
第二通電話是媒體總監打來的,「檔案有點小,你要不要檢查一下檔案有沒有問題。」我檢查之後,回答沒有問題。
但總監質疑,「可是你的檔案很小ㄟ ,你要不要再檢查一下。」
我複核了AE給的條件,再檢查了一下,真的沒有問題,反問:「不然,你覺得檔案應該多大呢?」
「別人給的檔案都在一、兩G以上,連4G的都有。」
「檢查過了,檔案沒有問題。」
第三通電話是印刷廠打來的。
「小姐,你要不要再檢查檔案一下,你們家給的檔案通常都很大,沒有這麽小的。」
三人成虎,連印刷師傅都打電話來了,此時我開始緊張自己的檔案處理是不是真的有問題,趕快硬著頭皮把完稿檢查清單上的幾點注意事項再順過一遍,修過的影像檔都是CMYK色彩模式、並調整至版面尺寸最適檔案大小,嵌入圖檔,沒有掉圖,文字都是K100,彩字部分CMYK總值皆小於250,並且都轉好外框,設計上不需出血。
「師傅,我攏檢查過了,真正嘸問題啦。」
結果,刊登出來的廣編稿確實是沒問題的。
***
後來詢問了我所協助的平面設計師,我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。
原來他習慣保留原始檔案大小做稿;在AI領域裡一張影像檔常必須對應多種文件(海報、DM、書封、報紙廣告、雜誌廣告、櫥窗、燈箱、展版、舞台背板、易拉展、帆布看板、關東旗、精神堡壘、外牆廣告等),如果要因應文宣尺寸一一調整影像檔尺寸與解析度,他就必須要管理非常非常多尺寸的影像檔,如此不但很佔硬碟空間,一不小心抓錯檔案,就會發生馬賽克悲劇,所以他寧可都直接用最大的檔案做稿。
然而,在ID(InDesign)領域裡,常是一文件對應多張影像檔,解析度是統一的,一本96頁的手冊可能會要處理三、四百張照片,如果每張影像檔都保留原始大小,電腦鐵定是跑不動的,所以一般而言,為了加快做稿的速度,會複製一批影像檔,並將這批影像檔根據版式中規劃的主圖、配圖、滿版尺寸降至最適檔案大小,再進行修圖、轉換色彩模式與檔案格式(流程可能視書冊類型調整),再進行編排。如果不這樣處理,會很容易當機與壞檔。所以即使使用Illustrator做稿,我還是習慣依這樣的SOP做事,以致於完稿的AI檔和平面設計師以往交付的檔案大小差很多,造成了恐慌,所幸只是虛驚一場。
【延伸閱讀】